您的位置:首页 > 国内 >

邓超道歉了,但说实在的,他没对不起任何人,更对得起中国电影

2023-02-23 18:45:46 来源:搜狐娱乐

最近,国内影视行业非常热闹。

首先当然是各种国内外电影的陆续定档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DC大片《雷霆沙赞2》,暌别大银幕很久的恐怖电影《梅根》,大IP电影《龙与地下城》,日本纯爱电影《余生那些年》都马上就要和我们见面。

就算是动画电影,也有好几部重量级电影官宣。

前有新海诚的新作《铃芽之旅》,后有柯南最经典的剧场版《贝克街的亡灵》要上,还有网传的即将于4月大陆上映的《灌篮高手》。

真的是好不热闹。

其次是影院的在映影片,也呈现出喜人态势。

像是阔别国内院线4年之久的漫威电影,也终于在上周登上国内院线。

而中国电影方面,尽管春节档已经彻底过去,但是春节档影片的生命力还是很强。

这边,郭帆带着主创团队开启《流浪地球2》的校园路演。

比起春节期间,电影的热度不减反增,总票房也已经突破38亿。

那边,《深海》以超8.3亿的总票房刷新国产原创动画电影(非IP、非神话改编)票房记录。

无论从什么角度来看,影视圈都是一片热闹景象,这似乎在告诉我们一件事:

中国影视业的春天,也要来了。

在这样一个几乎全民狂欢的时候,有一部电影成了例外。

它,就是邓超自导自演的新片——《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》(以下简称《中国乒乓》)。

不管是影迷还是邓超的粉丝,相信看到《中国乒乓》的数据,都会觉得“真的好惨啊”。

这部电影从定档到上映,可谓困难重重。

原本定于春节大年初一上映,可临到宣传,却没了动静。

后来发现,是电影里所有出现的原型人物需要换名字重新配音。

电影紧急做了修改后,终于改名定档大年初三。

可这时候再入局,春节档的大盘已经被几部头部电影瓜分干净,留给《中国乒乓》的余地别说多,只能是少之又少。

不管是哪一种,总之《中国乒乓》赢了口碑,票房却失败了。

明明影视业都在复苏,为什么就邓超没有吃到红利?

问题出在哪儿呢?

今天,青石想好好聊聊这个问题。

一、《中国乒乓》的质量究竟行不行?

《中国乒乓》票房惨败,相信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:没人看,那肯定就是电影不行。

事实真是如此?

不尽然。

那么电影的质量到底行不行,不如我们从网友不选择电影的三个原因入手,来展开说说。

第一,导演组信用破产,邓超+俞白眉=烂片?

这第一个原因,也是目前声量最大的一种,那就是导演组合。

邓超和俞白眉的组合,几乎可以说是国产电影里的一个“超级王炸”。

只不过这个“王炸”,并非褒义词。

《中国乒乓》不是两人第一次合作,在这之前,这俩导演组合有过。

除了2019年的《银河补习班》,剩下的可以说是部部烂片。

2014年的《分手大师》,豆瓣评分5.1。

一年后的《恶棍天使》,成绩更差,豆瓣评分仅有4.4。

就算是19年的《银河补习班》,看起来已经是打了个翻身战,其实豆瓣评分也就是勉强及格。

有了这么多让观众失望的电影在前,《中国乒乓》输在起跑线上,也就能理解了。

但是抛开这些前期印象,就电影本身来说,这是不是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呢?

毫无疑问,是。

《中国乒乓》是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,也就是说这是一部已经提前预知结局的电影。

但整部电影看下来,紧张感却始终不减。

无论是日常训练还是比赛的场面调度,也是电影里的出彩点之一。

镜头从一侧快速推到另一侧,配合画面里演员打球的画面,高燃,爽炸,头皮发麻!

还有就是比赛画面中,高速慢放镜头下,球的路径,角度都能看得清清楚楚。

打球之人的表情和动作也放大到极致,这就让银幕前的我们非常入戏,因为太过紧张而屏息凝神。

这就应该是一部竞技体育题材电影该有的效果。

还有电影里展现日常训练的那段蒙太奇手法,技法纯熟,表现一流,绝对是一部成熟的体育励志电影。

就算是细节到对于弧光的运用,也让电影的故事感更强。

真的要说,邓超和俞白眉组合终于把导演干出名堂了。

可惜这部他俩目前为止水准最高的电影,却成为票房最差的一部。

第二、综艺过多败光好感,邓超还会不会演戏?

有的是对运动员训练的展现,从不安分到安分,从不相信到彻底交付真心。

即使是没有经历过那个时代,也都能有代入感。

因为这部电影没有主角,唯一的主角是“乒乓精神”。

二、邓超的遭遇,对中国电影来说,其实是个好消息。

其实光是2023年开年这2个月,和《中国乒乓》有类似遭遇影视作品就不少。

前有张大磊执导的迷雾剧场网剧《平原上的摩西》,后有马伯庸IP改编的高品质网剧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,就连刚刚收官的《立功》也展现出了超高的水准。

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,叫好不叫座。

《平原上的摩西》虽说是迷雾剧场的剧集,但是整部剧的悬疑感并不强。

张大磊将他拍电影的方式也用到了这部剧集上,花了很大的笔墨来描述故事里的时代。

他将原著里发生在东北的故事搬到了他的家乡内蒙古,通过镜头交代和道具辅助,给我们营造了一个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背景。

当他用了将近3集的时间,把主人公所处的时代给我们构建好了之后,所有发生在剧里的故事,就变得异常真实起来。

这种拍剧的手法很少见,也很大胆。

对于看惯了快节奏悬疑刑侦剧的国剧观众来说,不适应是正常的。

但不适应,不代表这部剧的质量不高。

相反,在刚刚开幕的柏林国际电影节上,这部剧入围了本届柏林电影节剧集单元,成为史上第一部入围欧洲三大电影节的华语剧。

这就意味着,从品质角度上看,这部剧走在了国剧的前面。

和它有同样遭遇的,还有刚刚收官的明朝历史剧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。

这部剧就更惨了。

在开播之初,它就顶着极大的压力。因为马伯庸IP的关系。

马伯庸IP在国剧领域,绝对是个大热IP。

但是它的改编运似乎不太好,总是叫好不叫座。

从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到《风起洛阳》再到《风起陇西》,班底都很强悍,结果却差强人意。

这次的《显微镜下的大明》,马伯庸还亲自担任编剧,对自己的原著进行了大量细节填充。

于是,剧版呈现出来的就是内核不变的情况下,更具观赏性。

能把一部历史题材的剧集,拍成服化道精巧(不一定精致,但是符合时代),意义深远的短剧,对于历史剧来说,绝对是个好消息。

这部剧的服装,到了一张图就直接封神的地步。

更何况,剧中还通过多场朝堂辩论,将明朝官场的黑暗都给呈现了出来。

剧集的“先锋性”决定了他们注定小众,就算有观众被作品吸引,最终也只能圈地自萌,很难安利出去。

可尽管如此,青石还是要说,或许对于这些作品自身来说,叫好不叫座是一个坏消息。

但对于中国影视行业来说,其实也是个好消息。

至少,我们看到无论是国产电影还是国产电视剧,我们都已经有能力拍出高品质的作品。

还记得去年国产电影里的超级黑马《隐入尘烟》吗?

上映前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部小成本文艺片,能够口碑发酵到影响票房的地步。

关键词: 中国电影 说实在的

参与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