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时间拉回到2024年9月,一台用于评测的设备第一时间升级到了鸿蒙5。坦白说,当时业界的心情是好奇与审视交织。一方面,期待看到一个真正独立的操作系统能带来怎样的变革;另一方面,从业经验也让外界做好了其可能存在功能缺失、生态不完善的心理准备。因此,这台设备最初的角色,是作为备用机与观察样本。
初体验的感觉,验证了部分猜想。系统底层的流畅性令人印象深刻,但应用生态的广度和深度,与主力机上成熟的生态相比,仍有肉眼可见的差距。部分应用的鸿蒙版还未上线,一些已有的也只是基础功能的“平移”。那时的鸿蒙5,更像一个天赋异禀但尚需打磨的“少年”,潜力无限,却还不足以让用户将它委以“主力”重任。
然而,在之后近一年的持续使用中,外界见证了这个“少年”的飞速成长。通过一次次的系统更新和应用适配,那些曾经的“不足”被逐渐填补,许多“期待”也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成为现实。评测人员发现使用这台测试机的频率越来越高,直到有一天,它被正式扶正为日常的主力设备之一。
这个转变,并非源于某一次颠覆性的版本更新,而是无数个“真就不一样”的场景化体验,在日常使用中逐渐累积,最终完成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。
鸿蒙日日新的体验进化:全维进化越用越好用
一个操作系统能否成为主力,关键在于它能否在高频场景下,提供可靠、高效且愉悦的体验。鸿蒙5的进化,正是在互联、智能、性能、UI、安全守护和交互等维度上,展现出其独特的价值。
升级理由一:打破设备边界,体验“万物一体”的未来交互